Search

#專訪故事:【陳可樂,陳芘雙人展:《生之難》】

「你幾時死?」
  • Share this:

#專訪故事:【陳可樂,陳芘雙人展:《生之難》】

「你幾時死?」

他笑著問她。死亡是他們日常話題之一,猶如閒話家常一樣,他們經常會問對方「要不要死」、「何時要死」,而他們覺得可以將死亡當成餐桌上的話題,如此自然地談論,很好。

他是本地寫作人陳可樂,亦是詩集《生之難》作者,以及同名展覽的其中一位創作人。《生之難》詩集以陳可樂的文字為基礎,配合插畫師陳芘創作的七幅插畫;而近期舉辦的同名雙人展,則以陳芘的繪畫作品為主角。

「過去曾和陳芘共事,看過她的畫作後,便很想和她合作。」可樂說。

陳芘讀過可樂的詩集後,自由發揮畫成插畫,「因為是集體創作,而非我委托她工作,這是兩個獨立作品之間的對話。」可樂說。

可樂與陳芘的想法很不一樣,身為創作人,可樂很想在世上留點紀錄;陳芘則早已決定不在世上留下任何作品,每次畫完畫都會將作品一把火燒掉。為了這次展覽,陳芘無可避免留下七幅作品,可樂笑言,自己對此有點歉疚。不過,這次展覽以陳芘為中心出發,正是希望讓更多人知道她的創作。

「我希望讓陳芘在世上有多點牽掛。」可樂笑道。

〖生之苦難〗

「生之難就是掙扎,我們都是生命的悻存者。」對可樂而言,生命是是糾纏,是掙扎,就如纏繞在一起打成結的線一樣。

「死亡永遠是一個顯然易見的選擇,問題是我們會否選擇它。死亡可以由意外產生,亦可以是由命運或選擇引起 。」問題是,面對死亡的方式,亦是由我們選擇。「就如希臘神話的悲劇主角一樣,即使一切途勞無功,即使前路仍有很多苦難,我們仍然要掙扎。」他說。

作為長年躁鬱症患者,可樂認為自己直接受益於李智良。「他的《房間》連我的主診醫生都看過,讀這本書,連醫生都會變得更謙卑,李智良經歷的痛苦,令我的經歷沒有那麼痛苦。」他認真地說,「這件事,讓我更相信文學的力量,鼓勵我將心中想法寫下來,希望能對其他人有幫助。」

有三本書影響可樂最深,除李志良的《房間》外,還有陳克華的 《美麗深邃的亞細亞》以及鍾玲玲的《生而為人》。三本書對他各有影響,都在他最沉溺的時候扶了他一把。「《生之難》共享了《生而為人》其中的「生」;陳克華的《美麗深邃的亞細亞》讓我明白腐敗當中的美,以及學習對厭惡的意象的擁抱;李志良的《房間》是我的指南針,讓我在生理上有所準備,以及當其他方法都沒有用時,他讓我願意嘗試現代精神病醫學。」

〖生前葬與立遺囑〗

2016 年,可樂立了遺囑,決定在死後將自己的藏書全數捐給中大哲學系學生,並在教會辦了一場正式的生前葬。當時他還邀請了朋友參與,一些不太熟的朋友,真的以為他死了。

「算是一種象徽性的死亡吧。」他說。

當時,可樂仍未重新開始服藥,日子過得很辛苦,覺得自己隨時會死,於是便決定立遺囑。「只要寫了遺囑,一旦你死後家人也不會因此而爭執。而且到了寫遺囑的那一刻,你才會好好梳理身邊的一切:你會檢視自己擁有甚麼,然後決定將甚麼東西留給甚麼人⋯⋯」

可樂提醒,要好好決定一位遺囑執行人,這個人要有能力執行你的遺囑,要比你更長命,不可以是你年老的媽媽,和你太熟也不行,當然不可以是那種有機會和你一起去旅行的人,因為你們有機會一起死。「要找一位不算太熟而又能完全相信的人,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。」可樂笑著說:

「很鼓勵大家趁年輕立遺囑,因為你不會知道自己幾時死。」

#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
#展覽故事 #睡前故事 #陳可樂 #陳芘 #PresentProject

Storyteller:陳可樂 @holok3chen/ @holokholok
Illustrator:陳芘(cargocollective.com/cchannbeee)

〖陳可樂,陳芘雙人展:《生之難》〗
展期:20.1.2021 - 20.2.2021
藝廊︰Present Project @presentprojectspresents
地址:深水埗黃竹街9-13 (Hatch Phvlo 沿樓梯上2/f/德安樓唐三樓)

📚 成為 Reading Club 會員,支持 StoryTeller 繼續創作美好的故事:
https://bit.ly/2MNRcPK

📻 收聽 StoryTeller Radio :https://store.story-teller.com.hk/pages/podcast (link at IG highlight)
📖 預購 Ztorybook Issue 01 : https://bit.ly/3j9RLzv
👉🏻Tag us at IG @everyone.is.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
📮投稿你的故事/藝術作品:https://bit.ly/2FwN6G3

→Follow @ztorybook.official 留意最新動向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你說,我聽。我們用圖畫說故事,用故事看世界。其實每個別人的故事,都?
View all posts